2007年4月10日星期二

冷漠懶惰的心

今天下午本來要去中關村新東方大廈幫同學買GRE白皮書的,但很遺憾,最終沒有買到,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我沒找對地方,應該在新東方教學區尋找;二是現在真的不讓買新東方內部資料。不管怎么樣,我跑了一遭,不爽的是領受了轉向的煩惱,我竟然把南和北、東和西完全弄反了,本來就是路癡,這下可好,找了一個小時才找對地方,搞得自己在坐校車回來的路上想的全是怎么矯正這種錯覺。

就在找路的時候,我看到了一件現在還難忘的事:在中關村北靠近北大的東西走向大道(不記得名字)上,我正在人行道上走著,突然聽到一聲狗叫,回頭一瞅,看到一條毛發蓬亂的黃毛狗從一個GG懷里掙脫出來,接著顫巍巍的在機動車道上走著,左搖右晃的。開始我沒覺得有什么不妥,再看它旁邊的GG,應該是北大的學生吧,手里拿著一摞報紙,報紙的一角有一團血污,當時我心一緊,莫非這個哥哥被狗咬了?我再定睛一看,果然那條狗狗嘴巴微張著,不時吐著鮮血,而且右邊的眼珠里也滲出血來,遠遠一看,嚇我一跳。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條瘋狗(rabid dog),而且它咬人了。因為今天剛在分子病毒學課上聽完老師對狂犬病毒的講解,這條狗的形象與老師PPT上的照片何其相似啊:低著頭,嘴巴張開,走路左搖右晃,眼睛充血。嘴巴里的血可能來自那個GG啊。“天啊,我沒有這么倒霉吧,剛上完課就遇到真的rabid dog”,如果被它咬一口,那可慘了,雖然現在有疫苗,但老師說過如果狂犬病發作起來是無藥可救的。不過再一看,這條狗根本沒有神經系統亢奮的癥狀,狗狗的左眼也完全正常,而且那個GG還不顧來往的車流,想把狗狗再次攬到懷里,而狗狗卻不解其意,一碰到它,它就想咬人,叫聲還相當凄厲。這時候GG也沒辦法了,開始打電話,應該是求救電話吧。結合這些場景--狗狗嘴里不斷吐血、GG報紙一角的血跡--來看,我大概想明白了:這條流浪狗大概是走到路中間的時候被車撞了,這個北大GG前去拯救,而且已經把狗狗抱在懷里了,報紙上的血跡就是狗狗嘴里冒出來的,而在GG抱著狗狗往回返的時候,或許由于驚嚇,狗狗掙脫了,再次掉到馬路上,這次它變得乖戾、不合作,拒絕GG的再次救助,它只有獨自顫巍巍的尋找生路......

它是朝我的方向走來的,我不斷回頭看它的樣子,嘴巴不停的在流血,右眼充血好像已經閉不上了,走路歪歪扭扭,而且意識肯定已經不清醒了,因為它對過往的車輛沒有絲毫的避躲意,有幾次差點被壓到,引得路邊的女同學一片驚呼。可憐的生命在車流中飄搖,而那個北大的GG一直在后面跟著,真是一個有愛心的人。

不禁想起了電影《門徒》中這樣一個鏡頭:馬路上阿利打電話找救護人員把被撞的流浪狗抬走,一直沒有辦法完全戒除毒癮而又心懷一絲希望的阿芬看到了這個畫面,她再一次主動請求阿利的幫助,阿芬說: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你都救助流浪狗,就再幫我一次吧。但這次阿利卻無動于衷。阿芬在絕望中自暴自棄,可以說人性的冷漠是導致悲劇屢次發生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看到了事情的過程,但卻沒有駐足幫助這條小生命,我其實也想象阿利或那個北大GG一樣去打個救助電話,但我不知道打哪一個,而且我羞于在公共場合“展示”自己的愛心,這是一種什么心理呢?不知道。我只能三步一回頭的瞥一眼,再瞥一眼,然后頭也不回的往前去了。心里想著:我其實不想就這么走了的,不過還好,那個GG一直都在......
-------------------------------------------------------------------------------------------------
說完了冷漠,就要開始說懶惰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鐵杵磨成針”這幾句警句還是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學來的,但學過了不一定就掌握了,而且于我而言,非但沒有掌握,相反懶惰的種子在我身上生根發芽、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本來4月10的腫瘤作業我現在還沒有完成,而且一次次的上網逛bbs看電影,一次次的給自己借口和托辭,自己特討厭這一點,卻總是克服不了這個頑癥。在考研過程中如果偷懶就會落榜所以我不會懶惰,在高考時亦復如是,莫非只有在壓力和鞭策之下才能產生克服懶惰的激情和動力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自己如果再有這種想法的話,可能后果會相當嚴重。一整年的理論學習即將結束,paper沒有看多少、課沒有上多少、知識沒有掌握多少、英語沒有提高多少,相反老覺得自己是在不斷退步,記憶力不再、體力不再、激情不再、耐心不再,長此以往,人將不人啊。“知恥近乎勇”,“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以后真的不能這樣下去了,在4月12日一定要將腫瘤作業完成!!!
-------------------------------------------------------------------------------------------------
在從玉泉坐車去中關村的公車上,我一直在想: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這個命題不是現在的人才提出來的,在生活中網絡上我也看到過很多同樣迷茫的問答。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記得馮友蘭先生曾說過:意義發生于自覺與了解,有意義就是對此事物了解透徹,生活的有意義的前提是你對生活有了透徹的了解。他將人生境界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但我看了還是有些不明白,他沒有解釋人為什么要來到這個世界,經過了一段人生之后又復歸黃土,這樣一個從狀態來看是個能量變化為零的系統,但畢竟“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活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帶來了一些東西也帶走了一些東西,但這些到底有什么意義?歷史長河中蕓蕓眾生很多都平平凡凡的生了又滅了,歷史中似乎沒有留下他們的一丁點痕跡,彪炳史冊的都是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那到底那么多人來了又去了有什么意義呢?歷史不會是象人一樣的動物吧,有些東西總會遺忘;有些是短時記憶,有些則是長時程記憶;而記憶有偏差,就像歷史也可以被篡改、隱瞞、補錄一樣,真的是這樣嗎?那么問題似乎又回來了,人要這些記憶干什么呢?人總是要死的,人活著就是為了充實自己的記憶庫嗎?歷史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在歷史的書單上不斷填寫新鮮東西嗎?這樣是不是可以說成“為了生活而生活”“為了歷史而歷史”呢?還是不明白,但希望我通過看書、閱歷、思考能最終知道這些答案。
-------------------------------------------------------------------------------------------------
時間不早了,好好睡覺,完成作業!!

没有评论: